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溃结灵颗粒配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 将话动期UC(大肠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溃结灵和SASP)和对照组(予SASP),以中医证候疗效、肠黏膜病变、主要症状积分作为观察指标;采用常规免疫组化S-P法检测治疗前后肠黏膜组织内的Toll-like受体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肠黏膜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腹泻、腹痛、腹胀、脓血便、黏液便、里急后重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多项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随着病变组分级程度的增高,患者TLR2的蛋白表达逐渐增强,治疗组治疗后TLR2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溃结灵配合SASP有确切的治疗UC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止TLR4和CD14蛋白表达,减弱CD14和TLR2的协同作用,抑止TLR2依赖的脂蛋白(BLP)信号转导,进而磷酸化激活κB的功能减弱,使损伤的内皮细胞得以修复.
推荐文章
溃结灵胶囊治疗豚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溃结灵胶囊
溃疡性结肠炎
IL-2
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病理改变的作用
结肠炎,溃疡性
大鼠,Wistar
中草药
病理学
结肠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灵
IL-8
IL-18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oll-like受体表达及溃结灵的干预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急症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湿热型 溃结灵颗粒 中西医结合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315,32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74.62
字数 32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08.03.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樊亚巍 27 183 8.0 12.0
2 张东坡 9 37 4.0 6.0
3 常东 35 226 9.0 11.0
4 黄志新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59 1187 20.0 33.0
5 陶永胜 16 116 7.0 10.0
6 李辉 26 120 7.0 10.0
7 何方 16 98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08)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湿热型
溃结灵颗粒
中西医结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急症
月刊
1004-745X
50-1102/R
大16开
重庆市江北区盘溪七支路6号
78-98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75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52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