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冠心病患者常规行颈部彩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58例,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 ms/d)和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 mg/d),共服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治疗后6个月时血脂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各种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6个月后,TG、TC、LDL-C、IMT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而HDL-C呈显著性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6个月后,TC、LDL-C呈显著性下降(P<0.05),IMT下降及HDL-C的升高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之间比较,40 mg/d阿托伐他汀较10 mg/d更能显著性降低TC、LDL-C水平及IMT(P<0.05),但升高HDL-C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高剂量组中有1例患者于4个月时出现肝脏转氨酶轻度增高.复查后未达到正常值的2倍.结论:10 mg/d的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强度是不够的;而长期服用40 mg/d的阿托伐他汀,可以在安全及有效调脂的基础上,稳定并消退脂质斑块.
推荐文章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冠心病
血糖
阿托伐他汀钙片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γ-干扰素的干预作用
斯伐他汀
冠状动脉疾病
干扰素I型
老年人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颈动脉斑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消退作用
来源期刊 实用医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斑块
年,卷(期) 2008,(1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4-2226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30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08.13.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宁 52 480 14.0 20.0
2 刘征彦 13 98 5.0 9.0
3 靳利利 54 308 10.0 15.0
4 王同汉 7 109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115)
二级引证文献  (345)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23)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2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4(4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15(5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6(8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4)
2017(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1)
2018(5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9(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状动脉疾病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斑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医学杂志
半月刊
1006-5725
44-1193/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47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9364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