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LASIK术中散光控制的方法.方法 对接受LASIK手术的184例368眼随机分为A组(88例176眼)和B组(96例192眼),A组采用切瓣后移动电动床对焦瞳孔中心的方法(只重视眼位),B组在确定头位正位后再采用虹膜扩张器对焦固定病人眼位的方法(重视头位+眼位).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检查对比.结果 两组病例之间术前和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病例之间术前柱镜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2,P>0.05),但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两组间的柱镜屈光度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中固定病人头位对控制术后散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荐文章
高度散光患者虹膜定位波前引导的LASIK与常规LASIK手术疗效的比较
准分子激光手术
散光
波前像差
虹膜定位
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观察
近视
散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手术体位在手术中的作用
手术体位
作用
并发症
LASIK术后散光增大的分析
LASIK
散光
角膜
近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头位在LASIK手术中控制散光的作用
来源期刊 广西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散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虹膜扩张器 头位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6-32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79.63
字数 19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4304.2008.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伟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 105 379 10.0 14.0
2 黄建忠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 35 96 6.0 8.0
3 蓝方方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 38 146 6.0 10.0
4 罗武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 17 14 2.0 3.0
5 沈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 9 38 3.0 6.0
6 李旭松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散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虹膜扩张器
头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医学
半月刊
0253-4304
45-1122/R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东葛路20-7号
48-29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057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720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