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骨髓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成为血管性内皮细胞的特性,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缺血组织血供.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武汉市中心医院.对象:选择2005-07/2007-05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9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且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足.男61例,女28例.年龄45-90岁,平均67岁.病变部位主要为双下肢,伴足部溃疡者54例,伴坏疽者8例.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因子购自中国麒麟鲲鹏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方法:[1]干细胞动员:全部患者均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因子500~600μg/d,注射5d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总量83~103mL,单个核细胞数量1.86~3.39×1011L-1,CD34+矿细胞为0.55%~1.36%.[2]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均行静脉麻醉,将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悬液按3cm2×3cm2间距进行缺血肢体肌间分层注射.主要观察指标:[1]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前及移植后1,3和6月患肢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踝肱指数、肢体皮温及深部感觉检测及评估.[2]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CT及血管造影检测患者下肢血管形态学变化.结果:纳入患者89例,89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1]临床症状评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患肢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情况较移植前均有改善,且随着时间延长改善程度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踝肱指数:随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间的延长患者踝肱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肢体皮温及深部感觉检测结果:移植后患者肢体皮温较移植前有所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深部感觉检测肢体感觉功能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影像学检测结果:移植后患者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与移植前比较未见明显变化;CT及血管造影显示2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新生侧支血管形成.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增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血流,促进部分患者下肢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