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提高了髋关节假体的耐磨性能,具有符合正常生物学应力传递的特点.目的:观察混合型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患者髋关节功能的远期状况.设计:病例随访.单位:武装警察部队江苏省总队医院骨科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4-09/2005-07在武装警察部队江苏省总队医院骨科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接受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的髋关节病变18例(23髋)患者.男11 例,女7例,年龄28~54岁.按病因学分类:股骨头坏死13例(16髋)、骨性关节炎3例(4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2髋)和创伤后骨性关节炎1例(1髋).混合型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关节假体由Wright公司提供,髋臼杯型号:38~56 mm (内径)/44~62 mm (外径);股骨头假体型号:38~56 mm (外径);髋臼杯压配深度1~2 mm.术前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该术式的临床应用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方法:①硬腰联合麻醉后,暴露髋臼,选择大小合适的具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金属髋臼帽按解剖位置安放冲紧、压配固定.安装股骨头假体,用调制好的骨水泥涂摸在预制好的股骨头及股骨假体内表面,将金属杯套于准备好的股骨头上,用加压器压紧,使金属杯与骨质紧密相贴,并使金属杯的短柄与股骨颈的轴线保持一致.②术后2 d允许患者进行不负重的关节活动、被动关节活动及股四头肌主动等长舒缩功能锻炼,2 周后允许下床扶拐不负重行走,术后6周可逐渐过渡至完全脱拐行走.术后对所有患者予以患肢 "T"字横板鞋外展位固定.③术后1,2年行X 射线分析全髋表面置换效果及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术前及术后1,2年进行患髋Harris评分并观察患者髋关节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全髋表面置换效果.②生物相容性.③患髋Harris得分.④术后髋关节疼痛情况.结果:纳入患者1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全髋表面置换效果:1例患者1个股骨假体内翻成10°角,未出现假体松动和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 其余表面置换假体位置满意.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发现髋臼假体边缘1、2区有X线透亮线, 而在股骨短柄周围1、2和3区未发现有X线透亮线.②生物相容性:所有病例均无明显肾毒性、热原性及排斥反应,未发现有髋关节脱位、异位骨化、股骨颈狭窄、股骨头坏死及假体固定失败等并发症.③患髋Harris得分:术前患者平均46分,术后1年为85分,术后2年为93分,其中15个为优, 6个为良, 2个为中.④术后疼痛情况:2例患者术后轻微疼痛, 1例中度疼痛, 无严重疼痛者.结论:应用混合型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假体置换髋关节疾病患者后远期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