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在口腔正畸的治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托槽脱落的情况.脱落的托槽是否能被再次利用,再次利用前需对托槽进行何种处理,其粘结强度是否会受到影响,这是正畸医师临床上非常关心的问题.目的:检测旧金属托槽再次粘结的抗剪切强度,并对重新粘结前的底板处理方法进行对比.设计:分组对照研究.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材料实验室.对象:实验所用离体牙来源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外科,为口腔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双尖牙, 牙冠表面釉质完好,无龋坏、无裂纹、非四环素牙、非氟斑牙.被拔牙患者年龄11~19岁,男女各半;患者均同意提供所拔除牙用于实验.方法:实验于2005-12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完成.选正畸需要而拔除的离体双尖牙30颗,首次粘结托槽24 h后去除托槽,以此为实验标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牙齿.第1组粘结新托槽;第2,3组粘结旧托槽,其中第2组托槽底板的残余粘结剂通过火烧去掉,第3组为保留底板槽沟内的粘结剂而将底板刮平.实验所用托槽为浙江orsu公司生产的整铸方丝弓托槽.粘结托槽24 h后,应用日本岛津公司所生产(Autogragh,Shimadzu,日本)的材料力学实验机分别测定以上三组托槽的剪切强度.并对每一牙面上的粘结剂残留量进行统计.主要观察指标:旧金属托槽再次粘结的抗剪切强度;粘结剂残留量.结果:①抗剪切强度:新托槽组、烧过的旧托槽组、保留槽沟底胶组分别为(10.094±3.158 9),(10.266±2.406 0),(8.898±1.365 9) MPa,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粘结剂残留量: 新托槽组、烧过的旧托槽组、保留槽沟底胶组托槽脱落后分别为51.7%,58.3%,35.0%,其中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旧托槽的重复利用仍能达到满意的粘结强度; 新旧粘合剂之间可能存在着较强的化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