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62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给予雷贝拉唑10mg,每日一次,莫沙必利5mg,每日三次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雷尼替丁150mg,每日二次,莫沙必利5mg,每日三次口服.于治疗4周末观察胃烧心、反酸、反食、非心源性胸痛等症状的评分及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4周末的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症状完全缓解率为75%,对照组4周末的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症状完全缓解率为5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 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是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有效方案.
推荐文章
雷贝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临床疗效分析
雷贝拉唑
雷尼替丁
非糜烂性反流病
临床疗效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疗效观察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雷贝拉唑
多潘立酮
抑郁
非糜烂性反流病
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疗效观察
雷贝拉唑
铝碳酸镁
胃食管反流
食管炎,消化性
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亚型研究——附82例分析
非糜烂性反流病
胃镜
24小时食管酸碱度监测
症状指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雷贝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32例临床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医生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反流病 非糜烂性 雷贝拉唑
年,卷(期) 2008,(35)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5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71
字数 22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08.35.04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郜仁琪 2 1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反流病
非糜烂性
雷贝拉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医生
旬刊
1673-9701
11-5603/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楼(大成国际中心B座)708-3室
80-611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652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561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