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估四川汶川地震后第2周转移安置点灾民的急性和创伤后应激症状.方法 223名随机抽样地震灾民完成自编调查问卷,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测评的急性应激症状,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测评创伤后应激症状.结果 ①12.9%的被调查者存在自杀观念,46.7%有中度以上的烦扰,61.2%体验到不同程度的绝望,58.1%最糟糕的感觉持续3 d以上.②SASRQ结果显示:急性应激障碍(ASD)阳性率为7.17%,分离症状的69人(30.94%),有创伤再体验症状的98人(43.95%),有回避症状的70人(31.39%),有焦虑或醒觉性增高症状的117人(52.47%).③PTSD筛查问卷PCL-C结果显示,筛查PTSD阳性29人(13.0%).最常见的是再体验症状,发生率为77.9%;其次是高警觉症状,发生率为60.8%;回避麻木症状发生率为42.6%.④SASRQ和PCL-C量表均显示:56-65岁灾民均分最高,36~55岁次之.回归分析显示PCL-C总分与绝望感、最糟糕天数、烦扰程度存在回归关系(回归模型方差分析F=91.312,P<0.001).结论 灾民在地震发生后一周存在明显急性和创伤后应激症状.心理干预应减轻焦虑、警觉性增高和创伤再体验症状;尤其要关注中老年人、有绝望感、最糟糕天数多和烦扰程度重的人群.
推荐文章
四川地震灾民灾后心理健康状况及综合干预模式探讨
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干预
灾民
地震
创伤
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观察及其危机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地震
临床特征
危机干预
四川汶川县银杏乡地震灾后重建安置区地质灾害及防治
汶川地震
安置区
地质灾害
防治对策
汶川地震后四个月平武县部分灾民的精神健康状况
地震
精神障碍
应激障碍
创伤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汶川地震安置点灾民急性和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地震 灾民 心理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8-33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49.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单鸿 153 1000 15.0 23.0
2 张晋碚 148 1270 18.0 28.0
3 甘照宇 87 334 11.0 15.0
4 王相兰 65 541 13.0 20.0
5 陶炯 43 556 13.0 22.0
6 温盛霖 91 736 14.0 23.0
7 郑俩荣 25 187 8.0 12.0
8 李雷俊 28 208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震
灾民
心理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8-7850
11-4003/R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4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5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5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