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以深圳咸头岭遗址五次发掘的考古材料和地方文献为基础,借助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学、文化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实地考察的资料和体会,复原遗址的生态环境为大西洋末期演替为顶极群落的'沙堤—潟湖生境'。并以文化遗存乃人们有效地适应生态环境的创造物为思路,复原遗址居民的谋生手段和谋生方式。提出:遗址的文化性质乃定居营地;人群亲缘关系以及'人地关系'是稳定的;在构建'食物网'的基础上,科学复原诸多谋生手段;由于野外食物资源充裕和季节性波动小并易于攫取,人们的占有欲极弱,社会乃以血缘队群为社会组织、人人平等的狩猎—采集社会;但在咸头岭遗址新石器时代第一期之时,多数谋生手段是个体化的,合作与协作极少;咸头岭遗址新石器时代第二期和第三期之时,协作性劳作增多,'社会分工'可能出现,血缘队群的规模扩大,权威人物逐渐明确。
推荐文章
基于RSEI指数的深圳市生态环境遥感评价
深圳市
遥感生态指数
主成分分析
城镇化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硒形态
土壤
地下水
人体健康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资金补偿方式
西部
生态补偿
资金补偿
深圳南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探索
深圳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建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深圳咸头岭遗址的生态环境与人们的谋生方式
来源期刊 暨南史学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咸头岭文化 咸头岭遗址新石器遗存 大西洋期 “沙堤—潟湖生境” 谋生手段 谋生方式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5
页数 24页 分类号 K87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善德 暨南大学历史系 14 18 3.0 3.0
2 黄小茜 暨南大学历史系 3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咸头岭文化
咸头岭遗址新石器遗存
大西洋期
“沙堤—潟湖生境”
谋生手段
谋生方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暨南史学
半年刊
16开
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中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