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解室内外空气颗粒物PMz5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污染状况,自2008年3月24日~4月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化学实验室和室外同时采集PM2.5和TSP样品,对其质量浓度及无机水溶性离子组分(Na+、NH4+、K+、Mg2+、Ca2+、Cl-、NO3-和SO42-)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室内外PM2.5和TSP浓度都远远高于美国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35 μg/m3.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室内总体上低于室外.室内PM2.5在'rSP中所占比例在65%~85%,室外在40%左右.室内外TSP和PM2.5中二次污染离子SO42-、NO3-和NH4+占总离子质量的50%以上,主要富集在细颗粒中.NH4+、K+和Cl-在总离子中的比例均为室内大于室外,PM2.5中大于TSP.Ca2+、Mg2+主要富集在粗颗粒上,室外含量远远高于室内.
推荐文章
室内外PM2.5污染特征、形貌及矿物组成
PM2.5
污染水平
相关性
微观形貌
矿物组成
园林植物吸附细颗粒物(PM2.5)效应研究进展
园林植物
细颗粒物(PM2.5)
吸附能力
机制
水运行业PM2.5污染研究综述
PM2.5
水运行业
大气污染
细颗粒物(PM2.5)与植被关系的研究综述
沉降机理
相互作用
移除
多尺度
PM2.5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室内外细粒子PM2.5和总悬浮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粉体技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大气悬浮颗粒 大气总悬浮颗粒 质量浓度 水溶性离子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气溶胶研究专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7
页数 4页 分类号 X513
字数 21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5548.2009.02.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66)
二级引证文献  (46)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气悬浮颗粒
大气总悬浮颗粒
质量浓度
水溶性离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粉体技术
双月刊
1008-5548
37-1316/TU
大16开
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济南大学内
24-155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4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757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