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的次生斜坡灾害,本次研究区域为汶川大地震的11个重灾区,包括汶川、北川、青川、安县、平武、茂县、江油、彭州、什邡、绵竹、理县等市县.通过对重灾区航片、卫片、雷达图像的解译研究发现,重灾区次生斜坡灾害的主要灾种表现为崩塌、滑坡以及崩塌、滑坡高速运动解体形成的碎屑流(个别地方由于水的参与表现为泥石流)以及它们堵江形成的堰塞湖.研究发现地震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丛集性规律.从区域上看,次生斜坡灾害明显呈带状,沿龙门山断裂带展布,并主要受北川-映秀断裂控制.各灾种的发育在不同地段发育的规模、频率差别较大.以灾害分布面积来排序,汶川县灾害面积最大,为131.55km2,其次为北川县,为45.57km2,其余9个县(市)灾害面积相差不大,均介于6~17km2,其中理县灾害面积最小,为6.25km2.各灾种的发育在不同地段发育的规模、频率差别较大.青川县、平武县灾种主要为滑坡,汶川县、茂县、安县、理县灾种主要表现崩塌转化的碎屑流,北川的主要灾种则为碎屑流,其次为滑坡,什邡、彭州、绵竹、江油等地主要灾种为崩塌.灾种发育的这种地域性差别主要受控于地层岩性,除此而外,还与构造特征、地形地貌等因素紧密相关.研究表明:岩性对灾害种类的展布有决定性控制作用.统计发现,岩性越坚硬,崩塌、碎屑流发育率越高,滑坡则在软岩地区、较软岩地区和较坚硬区发育率最高,泥石流则在软岩地区最为发育.地形地貌对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有重要影响,统计表明,崩塌、碎屑流以及泥石流在1200~2000m坡段范围内发育率最高,其次为800~1200m坡段;而滑坡则在800~1200m坡段范围发育率最高.对坡度而言,除11°~20°坡度范围外,崩塌和碎屑流的发育率总体具有随坡度增高而增大的特点;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育率呈现典型的单峰特征,在1°~20°范围内发育率最大.坡向对地震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影响不明显.地震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规律表明,地震斜坡灾害的发生主要受控于活动构造本身,并沿活动构造呈带状展布,同时受场地条件如岩性、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控制.
推荐文章
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趋势
汶川地震
次生山地灾害
分布规律
极重灾区
四川省
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趋势
汶川地震
次生山地灾害
分布规律
极重灾区
四川省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土地损毁研究
土地损毁
极重灾区
'3S'技术
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四川重灾区地质安全综合评估
汶川地震
恢复重建
地质安全
评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质背景及次生斜坡灾害空间发育规律
来源期刊 工程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次生灾害 分布 机理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汶川地震研究特别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9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642.2|P317
字数 57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9665.2009.0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强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315 6378 40.0 68.0
2 刘春玲 15 877 7.0 15.0
3 祁生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78 2882 27.0 52.0
5 张兵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中心 163 3918 35.0 58.0
6 梁宁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11 211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4)
共引文献  (37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1)
同被引文献  (392)
二级引证文献  (1206)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0)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52)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1(72)
  • 引证文献(20)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12(101)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87)
2013(148)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38)
2014(175)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162)
2015(11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8)
2016(14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35)
2017(139)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29)
2018(166)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56)
2019(15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44)
2020(5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汶川地震
次生灾害
分布
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4-9665
11-3249/P
大16开
北京北土城西路19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2-296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5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78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