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VSD)不同负压值对猪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中绿脓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猪皮肤软组织创伤感染创面模型,创面样本共40例,分别给予1-40编号,随机分为5组,每组8例样本.对照组(常规换药)和-25,-20,-15,-10 kPa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换药,各治疗组分别用相应的负压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 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标本进行细菌计数,并观察创面一般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SD治疗组)细菌计数明显减少(P<0.01),分泌物少,未见明显黄白色组织,肉芽新鲜,伤口明显缩小,无伤口周围组织水肿,愈合时间短,伤口愈合后疤痕不明显.结论:采用不同负压力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均能减少创面分泌物,抑制绿脓杆菌增殖生长,刺激肉芽组织生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推荐文章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面的护理
封闭式负压引流
骨科创面
护理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爆炸伤创面病人护理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应用
封闭式负压引流
软组织爆炸伤
质量控制
护理评价
33例四肢软组织损伤缺损病人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的护理
软组织损伤缺损
封闭式负压引流
护理
面积与负压值对急性创伤伤口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效果的影响
急性创伤伤口
面积
封闭式负压引流
负压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负压值的封闭式引流对猪背软组织创面中绿脓杆菌生长的影响
来源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 感染 绿脓杆菌 创面愈合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6-38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41|R60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余国荣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 98 964 16.0 28.0
2 蔡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 240 1201 15.0 25.0
3 陶圣祥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 140 1157 17.0 28.0
4 朱晓彬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 11 63 3.0 7.0
5 阿玛德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 3 157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9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61)
二级引证文献  (214)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26)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3(37)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4(3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5(3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6(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7(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8(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9(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封闭负压引流
感染
绿脓杆菌
创面愈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8852
42-1677/R
大16开
武汉大学出版社大楼前楼6楼东侧
38-403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8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4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