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直接电沉积法制备了Pt-Pb摩尔比为3:1,2:1,1:1,1:2,1:3的PtPb/C催化剂和Pt/C催化剂,通过循环伏安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Pb可抑制COad中间体对催化剂的毒化作用,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和寿命.在相同条件下,随着铂铅原子比的不同,催化剂的性能也不同.在五种比例的PtPb催化剂中,随着铅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抗中毒性也得到提升.为降低铂用量,采用PtPb混合催化剂代替Pt/C催化剂,通过对不同Pb含量催化剂及其电极性能的研究,确定了最佳配比为Pt:Pb=1:2.该催化剂可作为燃料电池的重要材料.
推荐文章
氮气电化学合成氨催化剂研究进展
电化学
氮气还原
合成氨
反应机理
催化剂
催化
电化学合成氨研究进展
电化学
合成氨
电解质
电极
催化
无机电化学合成研究进展
电化学
合成
无机物
低温电化学合成氨阴极催化剂研究进展
电化学
合成氨
低温
阴极催化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tPb催化剂的电化学合成及对甲酸催化氧化的研究
来源期刊 江西化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PtPb催化剂 直接电沉积法 抗中毒性 最佳配比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7-110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2
字数 21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3103.2009.04.0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龙珍 华东交通大学化学化工系 45 217 8.0 12.0
2 孙娟 华东交通大学化学化工系 3 2 1.0 1.0
3 李欣佳 华东交通大学化学化工系 3 1 1.0 1.0
4 钟毓斌 华东交通大学化学化工系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tPb催化剂
直接电沉积法
抗中毒性
最佳配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化工
双月刊
1008-3103
36-1108/TQ
16开
南昌市北京东路138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65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16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