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自制的小麦秸秆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对直接活化成球环氧化和先交联后活化环氧化进行正交试验,比较了直接活化、仅交联和先交联后活化三种条件下的环氧值,得到了最佳环氧化条件.在两条制备途径各自最佳实验条件下,通过先交联后活化,可使环氧值增大到0.7074 mol/100 g,并制备了环氧小麦秸秆纤维素球.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表征,证实制取的环氧小麦秸秆纤维素球具有圆球的形状和一定的孔隙结构,且环氧化后引入了环氧基官能团.
推荐文章
小麦秸秆纤维素球的改性
小麦秸秆纤维素球
改性
小麦秸秆纤维素均相醚化制备羧甲基纤维素工艺优化
秸秆
纤维素
优化
溶解度
羧甲基纤维素(CMC)
小麦秸秆的蒸汽爆破及其产物表征
小麦秸秆
蒸汽爆破
纤维素
半纤维素
高效木质纤维素分解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Z5原位分解小麦秸秆的研究
小麦秸秆
木质纤维素
结晶度
原子力显微镜(AFM)
二维核磁共振(2D NMR)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环氧小麦秸杆纤维素球的制备及表征
来源期刊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小麦秸秆纤维素 球形纤维素 环氧化 交联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5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36.11
字数 38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8405.2009.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利 3 28 3.0 3.0
2 陈中兰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化学应用与污染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25 152 8.0 11.0
3 王成 2 20 2.0 2.0
4 张涛 2 2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秸秆纤维素
球形纤维素
环氧化
交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季刊
1004-8405
44-1336/TQ
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广州市1122信箱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088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