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胶原含量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7、20、60mg/kg)4组,高胆固醇饮食10周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模型后药物干预4周,取主动脉内膜组织分别采用Woessner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ealtime RT-PCR法检测斑块组织中胶原含量,MMP-1蛋白,IL-10、IL-1 mRNA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宽块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结果:丹参酮ⅡA低剂量能明显提高斑块中胶原蛋白含量、PPAR-γ蛋白和IL-10 mRNA表达,明显降低斑块组织中MMP-1和IL-1 mRNA的表达;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宽块中胶原蛋白含量、PPAR-γ蛋白和IL-10 mRNA表达,显著降低斑块组织中MMP-1和IL-1 mRNA的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能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胶原蛋白含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降低MMP-1表达有关.
推荐文章
盐酸吡咯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脂联素表达的影响
吡格列酮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脂联素
胆固醇
免疫组化
丹参单体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
丹参单体
作用机制
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御作用研究
丹参酮ⅡA
动脉粥样硬化
电针对实验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VCAM-1的影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电针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丹参酮ⅡA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胶原含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药药理与临床 学科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动脉粥样硬化 PPAR-γ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2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严明生 5 10 2.0 3.0
2 易利平 2 3 1.0 1.0
3 卢来春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丹参酮ⅡA
动脉粥样硬化
PPAR-γ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1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药药理与临床
双月刊
1001-859X
51-1188/R
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1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3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13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