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苯乙烯、二乙烯苯为单体,引入混合溶剂作为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并通过有机萃取等方法带出致孔剂,形成永久性大孔。分析了搅拌速度、分散剂用量、致孔剂等因素对微球粒径分布和孔比表面积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微球形态。结果表明,转速在180r/min左右,分散剂质量分数在0.15%左右时,可以制得粒径范围为0.2~0.8mm的聚苯乙烯微球,且微球具有良好的粒径分布。采用石蜡/甲苯、石蜡/乙酸乙酯为致孔剂时,可以形成纳米级小孔,且当石蜡/甲苯用量为86%时,孔比表面积可达到33.07m^2/g,并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推荐文章
肺部给药用高分子多孔微球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肺部给药
高分子多孔微球
缓控释载体
制备和改性
核壳结构高分子吸油微球的制备
悬浮聚合
核壳吸油微球
吸油树脂
有机物吸附
药物载体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药物载体
磁性高分子微球
研究进展
壳核型缓释阿维菌素高分子微球研究
高分子微球
复合凝聚法
明胶
阿拉伯树胶
阿维菌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孔高分子微球的制备研究
来源期刊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悬浮聚合 多孔微球 粒径分布 孔比表面积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7
页数 3页 分类号 TQ325.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锦鑫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 18 152 7.0 12.0
2 顾顺超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 19 90 6.0 9.0
3 刘思思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 4 15 2.0 3.0
4 周虹峰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 2 9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悬浮聚合
多孔微球
粒径分布
孔比表面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半年刊
1005-023X
50-1078/TB
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8号
出版文献量(篇)
255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