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为了研究柱塞式气力输送气固两相流的输送特性,对实际的工业气力输送系统进行1:1试验台改造,首先进行了粉煤灰在输送管内的流动模式试验;然后进行粉煤灰输送压力、输送质量流量特性试验;最后考察了主进气流量、补气流量、助吹气流量对粉煤灰输送量、固气比的影响.研究表明,柱塞式气力输送流动模式以密相栓柱流为主,其灰栓长度为0.8~2.3 m,移动速度约为2.8~11.3 m·s-1;输送压力与输送流量呈双曲线特性,且随着气量的增加输送量增大;主进气流量起主导作用并与输送粉煤灰质量流量呈单调上升抛物线关系,与固气比呈上凸抛物线关系即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果对柱塞式气力输送系统的工程设计、运行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并具有指导作用.
推荐文章
气固两相流强化传热研究进展
传热
两相流
流态化
对流
气固混合物
负压差立管内的气固两相流
循环流化床
立管
气固两相流
轴向压力
空隙率
气相流动
气固两相流固相浓度与流速的测量及可视化
成像
两相流
流动
质量流量
固相浓度
浓度
体积流量
上行气固两相流充分发展段流动行为的相似特性
循环流化床
上行气固两相流
流动行为
相似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柱塞气固两相流输送特性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气固两相流 质量流量 电容层析成像 柱塞流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多相流和计算流体力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8-614
页数 7页 分类号 TP271.3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38-1157.2009.03.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晓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40 112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8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固两相流
质量流量
电容层析成像
柱塞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