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中分析研究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构造即龙门山断裂带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情况,并计算主震发生后产生的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讨论了地震触发与余震空间分布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以虎牙-北川-安县为界分为二段,西南段和东北段在地震活动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同处一条断裂带上,但两者之间地震活动没有联系.汶川8.0级主震发生之后,在空间上产生的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具有很明显的分区特征.龙门山断裂带北川至青川之间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值大于+0.05 MPa,主震对该地区后续ML≥5.0余震的发生存在着触发作用.
推荐文章
龙门山地震带5.12汶川地震余震空间分布特征
龙门山地震带
5.12汶川地震
Ms≥4.0级余震
空间分布特征
中国四川
汶川8.0级地震的余震触发作用和对断层的应力加卸载作用
汶川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应力触发
加卸载作用
汶川"5.12"地震序列余震时空分布的研究
汶川
地震序列
余震
时空分布
抛物线模型
汶川及芦山地震余震分布的空间尺度效应
余震序列
空间分布
最邻近指数
空间关联维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汶川8.0级地震触发与余震活动空间分布研究
来源期刊 地震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应力触发 余震活动 库仑破裂静应力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9
页数 7页 分类号 P315.7
字数 29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274.2009.0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章立 44 804 18.0 27.0
2 赵翠萍 52 639 15.0 24.0
3 李志雄 47 464 12.0 19.0
4 华卫 18 420 10.0 18.0
6 王勤彩 21 181 6.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7)
共引文献  (631)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64)
二级引证文献  (230)
195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7(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8(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3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4(2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5(4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16(3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7(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9(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汶川地震
应力触发
余震活动
库仑破裂静应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
季刊
1000-3274
11-1893/P
16开
北京166信箱
2-820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2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20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