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降水量、气温、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实测统计数据,运用Excel,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三江源区天然径流量变化,并评价其人为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该区径流量变化具有超前性,是径流变化的启动区,气温和降水量具有增加径流作用,蒸发量具有削减径流作用,1982年以前径流量的人为影响较小.1983年后径流的人为影响程度具有增大趋势,吉迈和唐乃亥人为影响程度都低于50%,黄河沿多数年份人为影响程度为50%-80%.黄河源区影响径流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在东部,是自然因素;西部是人为因素,即径流量的人为影响存在西强东弱的区域差异,越靠近源头地区径流量的人为影响越强烈.
推荐文章
近年来青海三江源区河川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河川径流量
径流变化
集中度
集中期
生态保护
青海三江源
三江源区径流演变规律分析
三江源区
径流演变
Mann-Kendall检验
Morlet小波分析
累积距平
滑动t检验
三江源区干湿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三江源
潜在蒸散率(PER)
干湿变化
霍尔德里奇生命地带模型
青海省三江源区水资源特征分析
水资源特征
水资源量
三江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江源区径流量变化特征与人为影响程度
来源期刊 干旱区研究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径流量模拟 天然径流量 降水量 人为影响 三江源区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水资源及其利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3
页数 6页 分类号 TV2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延军平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324 3401 27.0 39.0
2 徐小玲 长春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7 31 3.0 5.0
3 梁煦枫 6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128)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77)
二级引证文献  (84)
194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5(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径流量模拟
天然径流量
降水量
人为影响
三江源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区研究
双月刊
1001-4675
65-1095/X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58-3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1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70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