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海北6个气象站1978~2007年30a气象观测资料和2000~2007年雷灾资料,从气象要素变化分析了海北地区雷暴日数时空变化的原因,并从地理和土壤环境背景角度分析了雷暴多发和雷灾多发的原因.结果表明,海北地区雷暴次数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各地雷暴日数不同,门源为多雷区,托勒为少雷区;雷暴出现最多方位为西北方和西南方;雷暴活动的强弱与近地层大气的不稳定有关,地气温差的高低和相对湿度的大小与海北雷暴活动关系密切;气候变化是导致海北雷暴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雷暴日数和雷击灾害的发生与当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盛行风向、土壤背景有关.
推荐文章
近50a铜仁市雷暴与降雨活动特征分析
雷暴日数
降雨日数
小波分析
广西雷暴活动特点分析
广西区
雷电活动
地形影响
强弱夏季风
贵州省雷暴活动规律与雷电灾害特征相关性分析
雷电灾害
雷暴活动
最小二乘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北雷暴活动分析
来源期刊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雷暴活动 气象要素 环境背景 海北地区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灾害预测与防治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2
页数 5页 分类号 P446(244)
字数 38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047.2009.02.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6)
共引文献  (54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2)
193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雷暴活动
气象要素
环境背景
海北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季刊
1673-8047
13-1377/P
大16开
北京东燕郊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8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0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