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颗粒酶B在柯萨奇病毒B组病毒介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变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5周~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26只.模型组以病毒液0.1 mL腹腔注射建立模型,正常组予0.1 mL不含病毒的Eagle's基本必需培养基液腹腔注射.于第11 d处死小鼠取出心脏,分别在肉眼下、光镜下和电镜下观察心肌的病变并计分;以半定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心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心肌大体病变计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1.6)分 vs. (0.2±0.1)分,P<0.01].光镜下模型组心肌病理计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4.5)分vs. (0.3±0.1)分,P<0.01].电镜下模型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害严重,正常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均正常.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每高倍视野颗粒酶B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1.1)个 vs.(0.0±0.0)个,P<0.01].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模型组小鼠心肌浸润细胞颗粒酶B阳性细胞数与心肌病理计分呈显著正相关(r=0.859,P<0.01).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电泳条带的半定量分析表明,模型组心肌颗粒酶B扩增产物产量高,而正常组无颗粒酶B表达.结论 心肌浸润细胞中颗粒酶B的表达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中起一定作用,其表达水平与心肌病理损害严重程度一致.
推荐文章
心安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指标影响的观察
心安颗粒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酶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
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图
心律失常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2例临床分析
小儿
病毒性心肌炎
诊断
赵明君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经验
病毒性心肌炎
气有余便是火
黄连
赵明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颗粒酶B表达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肌炎 病毒性疾病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杀伤细胞 颗粒酶B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7-392
页数 6页 分类号 R542.2+1
字数 55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688.2009.05.01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肌炎
病毒性疾病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杀伤细胞
颗粒酶B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双月刊
1007-9688
44-1436/R
大16开
广州市东川路96号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46-20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8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25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