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于中高渗透砂岩,导致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是钻井液固相和滤液的侵入.为了确定钻井液固相和滤液侵入深度,根据质量守恒方程和径向摩阻公式,在考虑内泥饼的情况下,建立了钻井液固相和滤液动态侵入储层的深度模型.并将室内API滤失实验和动态岩心污染实验的结果应用到该模型中.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增加,钻井液固相侵入深度也逐渐增加,利用理想充填暂堵技术能减小钻井液固相的侵入深度.影响钻井液滤液侵入深度的主要因素有压差、滤液黏度、外泥饼渗透率、外泥饼厚度、内泥饼渗透率以及储层渗透率变化.
推荐文章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钻井液侵入深度的定量计算方法
致密砂岩
裂缝(地质)
钻井液
侵入深度
定性分析
定量计算
实例
钻井液固相侵入深度的计算方法研究
钻井液
固相
侵入深度
物质平衡
测井
中低孔隙度渗透率储层钻井液侵入规律研究
测井解释
孔隙度
渗透率
侵入实验
钻井液
侵入速率
侵入规律
钻井液侵入对储层电阻率影响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岩石物理实验
钻井液
侵入机理
电阻率变化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钻井液固相和滤液侵入储层深度的预测模型
来源期刊 石油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储层损害 钻井液 侵入深度 预测模型 暂堵技术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3-926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254
字数 35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2697.2009.06.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建华 51 388 11.0 18.0
2 鄢捷年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83 973 17.0 25.0
3 郑曼 13 217 8.0 13.0
4 冯杰 21 82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93)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储层损害
钻井液
侵入深度
预测模型
暂堵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学报
月刊
0253-2697
11-2128/TE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
2-11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35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025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