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拜耳法赤泥为主要原料,通过掺加废玻璃、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再加入少量的添加剂制备烧胀陶粒.结果表明,赤泥的掺加量和焙烧温度是影响陶粒的物理性能和显微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当赤泥的掺加量为50%、焙烧温度为1140℃时,可得到外表面玻璃化程度良好、内部孔隙比较均匀、以封闭孔为主的陶粒.该陶粒的主要成分为赤铁矿、水钙铝榴石、钙长石、钙钛矿、霞石和玻璃体.陶粒的颗粒抗压强度为0.6kN,吸水率为0.4%,表观密度为1.31g/cm3.
推荐文章
烧胀赤泥陶粒的制备
赤泥
烧胀陶粒
膨胀率
筒压强度
拜耳法赤泥脱碱研究现状
拜耳法赤泥
脱碱
综合利用
稀有金属
建筑材料
石灰拜耳法赤泥沉降性能的研究
石灰拜耳法
赤泥
沉降性能
石灰
拜耳法赤泥中主要组分分离研究
拜耳法赤泥
组分分离
焙烧
浸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拜耳法赤泥制备烧胀陶粒的研究
来源期刊 矿产综合利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赤泥 烧胀陶粒 吸水率 表观密度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利废工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5
页数 5页 分类号 X758
字数 27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09.04.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林江 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新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广西重点实验室 23 305 10.0 17.0
2 谢襄漓 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新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广西重点实验室 11 182 7.0 11.0
3 赵建新 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新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广西重点实验室 2 3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146)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61)
二级引证文献  (3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赤泥
烧胀陶粒
吸水率
表观密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矿产综合利用
双月刊
1000-6532
51-1251/TD
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5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5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48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