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07年9月底的大潮和中潮期间,在长江口徐六泾处结合采用1台光学后散射浊度仪OBS3A和1台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B型)并同步现场采集含沙样本对悬浮泥沙浓度进行了定点现场观测.在对絮凝体中水的体积与絮凝体体积相等这一假设条件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利用现场观测得出的絮凝体粒径和有效密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粒径范围的絮凝体所占整个絮凝体的权重,修正了利用单一絮凝体粒径的有效密度代表所有絮凝体的假设,最终得到了更为合理的悬浮泥沙现场沉降速度.
推荐文章
长江口徐六泾河段洪季中水期悬浮泥沙沉降特性
细颗粒泥沙
絮凝体粒径
絮凝体密度
沉降速度
长江口
现场测量
长江口河段近期水沙特性研究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变化
长江口
徐六泾站悬移质含沙量比测与精度分析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声反向散射
悬移质含量
精度评估
徐六泾水文站
长江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江口徐六泾洪季泥沙沉降速度研究
来源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长江口 徐六泾 现场测量 沉降速度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河流与海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126,169
页数 8页 分类号 Q948
字数 34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5641.2009.03.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严以新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0 1634 23.0 3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8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江口
徐六泾
现场测量
沉降速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5641
31-1298/N
16开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4-359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3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749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