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川西高原饮用水赋存的环境-地质条件出发进行研究,较全面的探讨了该区气象、水文、土壤等环境要素对水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制约作用.通过对研究区内饮用水赋存环境的一系列环境地质调查与氧化还原电位的现场测试可以得出:(1)该研究区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一横断山系北段,属川西高山高原区)导致该区具有冬长,无夏,春秋短,气温低,温差大等独有的气象条件;该区主要的构造侵蚀高山地貌类型导致地下水循环具有径流途径短,水力坡度大,水~土间交换作用十分强烈的特点,该区土壤的特点是淋滤作用较强且成弱酸性等,这三个环境要素的特点是直接导致该区饮用水中氧化还原电位值升高的主要原因;(2)由于不同类型水(河水、沟水、泉水、土井水)其与大气接触程度的差异导致其氧化还原值呈现由高到低的趋势,即河水>沟水>泉水>土井水.
推荐文章
贵州高原水环境承载力时空演化分析
水环境承载力
时空演化
贵州高原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水环境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水环境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水环境影响初探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最大可能蒸散
干燥度指数
水环境
川西高原雪灾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川西高原
雪灾
时空分布
风险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西高原水环境的氧化还原特征初探
来源期刊 资源调查与环境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川西高原 饮用水赋存环境 氧化还原电位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71
页数 6页 分类号 X143
字数 34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814.2009.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模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60 2511 24.0 37.0
2 陈旭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14 138 6.0 11.0
3 张曦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4 8 2.0 2.0
4 黄继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13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川西高原
饮用水赋存环境
氧化还原电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东地质
季刊
2096-1871
32-1865/P
16开
南京中山东路534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64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