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历史上,河西走廊依次迭兴的民族不计其数,在这民族征服与被征服、统治与被统治的过程中,其语言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唐时期,敦煌一带流行粟特语和梵语,之后吐蕃语对河西走廊产生根本性和持久性的影响,并出现藏、汉双语社区。元朝,回鹘语文一度成为河西走廊的通行语言。在多语言的影响下,河西走廊的汉语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推荐文章
历史维度下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管理探讨
历史维度
水权
技术
生态
社会
河西走廊地壳稳定性研究进展
河西走廊
地壳稳定性
西气东输
工程安全性
河西走廊生态格局演变跟踪分析
河西走廊
生态分区
特征演变
绿洲
荒漠
内陆河
河西走廊地区地质环境容量的分析与评价
河西走廊
地质环境容量
评价
人口
土地资源
水资源
土地荒漠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河西走廊历史上的多语言环境
来源期刊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河西走廊 语言环境 历史 语言文化 初唐时期 持久性 根本性 多语言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5-280
页数 6页 分类号 G633.4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钟进文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44 102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河西走廊
语言环境
历史
语言文化
初唐时期
持久性
根本性
多语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
年刊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
总下载数(次)
23561
总被引数(次)
1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