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骅坳陷埕北断阶带具有含油气目的层多,油气藏类型多样,纵向叠置、平面连片,油气复式聚集的特点.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储集条件和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等,其中,断层和盖层是控制油气纵向成藏的关键因素;基岩潜山背景下断阶构造和输导体系是控制油气横向成藏的主导因素.油气富集规律为:平面上,油气沿近东西、北东向主断裂展布;纵向上,油气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储层厚度和物性以及砂体类型控制油气富集程度;圈闭的位置与砂体形态控制油气藏的厚度与含油范围;泥岩盖层控制了油气富集的层位;复式输导体系决定了不整合面上下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埕北断阶断裂、不整合面及砂岩输导层三者不同的配置关系,构成了研究区多种油气运聚方式,其中"多"字型成藏模式(即阶梯状输导成藏模式)是研究区的主导成藏模式.
推荐文章
黄骅坳陷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系统
断陷盆地
黄骅坳陷
油气藏
成藏系统
有利区带
勘探潜力
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区油气成藏期次
成藏期次
包裹体
均一温度
埕北断阶区
大港油田
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油气运移、成藏期次及成藏模式
油气成藏
油气运移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大港油田
埕北断阶带
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
惠民凹陷
临南斜坡带
油气藏类型
控制因素
成藏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与模式研究
来源期刊 天然气地球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油气藏 富集规律 成藏模式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天然气地质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2-371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E122.3
字数 729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敦清 48 922 19.0 28.0
2 苏俊青 21 141 8.0 10.0
3 吴雪松 14 88 5.0 9.0
4 赵仕民 4 41 3.0 4.0
5 孙伟红 2 19 2.0 2.0
6 汪新兰 1 7 1.0 1.0
7 刘安元 2 1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8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骅坳陷
油气藏
富集规律
成藏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地球科学
月刊
1672-1926
62-1177/TE
大16开
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54-12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5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55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