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提高污水配制碱-聚合物体系的流度控制能力,确保体系的驱油效果,根据高分子氢键、聚电解质、黏土矿物和醇类稳黏效应,借助热氧老化实验,研究了聚乙烯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蒙脱土、丙三醇、高碳醇对污水配制碱-聚合物体系黏度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它们能通过产生分子间氢键力、库仑力、范德华力等方式改善碱-聚合物体系的黏度稳定性;同时其改善效果受到体系pH值、小分子电解质含量以及温度的影响.在室内研制了GH复合型黏稳剂,对其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GH用量在10mg/L时即可对体系产生稳黏作用,且该作用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强.当其用量为150mg/L时,能使体系在63℃下老化80d的黏度保留率高达129.3%.
推荐文章
聚合物污水配制液的微波降黏
含聚污水
微波
实验
降黏
黏度
高温波及聚合物体系的研究和评价
高温高压油藏
波及聚合物体系
控水
试验研究
曝氧和杀菌对含聚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
含聚污水
聚合物溶液
黏度
曝氧
杀菌
利用曝氧工艺提高污水配注聚合物黏度
曝氧工艺
含氧量
井口黏度
污水配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污水配制碱-聚合物体系的黏度稳定方法
来源期刊 石油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碱-聚合物体系 流度 黏度稳定性 驱油效果 污水 实验研究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3-616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75.431
字数 25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2697.2009.04.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金洲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76 4144 33.0 44.0
2 蒲万芬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55 1526 20.0 29.0
3 孙琳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 135 8.0 11.0
4 辛军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6 52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碱-聚合物体系
流度
黏度稳定性
驱油效果
污水
实验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学报
月刊
0253-2697
11-2128/TE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
2-11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35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02556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