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12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治疗组(n=62)和对照组(n=64),治疗组给予EGDT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在治疗组中按复苏6 h后是否达到复苏目标分为达标组(n=40)和未达标组(n=22),比较两组复苏前年龄、性别、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血乳酸水平、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两项评分SOFA:(12.26±4.37)vs.(12.54±5.21);KPACHE Ⅱ:(21.26±6.03)vs.(21.64±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24 h后两项评分SOFA:(9.18±3.63)vs.(10.62±4.27);APACHEⅡ:(14.92±3.81)vs.(18.21±4.25);P<0.05及28 d病死率48.39%vs.76.56%,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达标组在年龄、平均动脉压(MAP)和APACHEⅡ评分七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达标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未达标组.结论 EGDT可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而年龄、复苏前MAP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EGDT治疗效果的因素.
推荐文章
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中的应用
脓毒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脉波指示剂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脓毒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脓毒性休克
早期
目标导向性治疗
护理
小儿脓毒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脓毒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
心功能
死亡率
预测因子
6小时乳酸清除率与儿童脓毒性休克预后关系
乳酸清除率
脓毒性休克,儿童
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评价
来源期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病死率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3-42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4
字数 25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09.04.02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脓毒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病死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月刊
1671-0282
11-4656/R
大16开
杭州市解放路88号
32-4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11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680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