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沁水盆地是华北克拉通内的构造盆地,是天然气勘探的潜在重要区域,盆地的热史研究是天然气储层评价的重要基础.重点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分析与模拟,配合镜质体反射率的分析与模拟以及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分析,恢复了沁水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和地热演化模型:早古生代地温梯度稳定,为3 ℃/100 m,晚二叠世至三叠纪地温梯度较前期略有降低,约为2.5~3.0 ℃/100 m;早、中侏罗世地温梯度开始上升,约为3.0~4.0 ℃/100 m;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温梯度大幅度上升,为4.5~6.5 ℃/100 m;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早、中期为高地温场的延续时期,地温梯度为5.5~6.5 ℃/100 m;古近纪晚期-新近纪早期地温梯度大幅度降低,从6.0 ℃/100 m骤降至4.2 ℃/100 m左右;中新世以来地温场逐渐趋于稳定,地温梯度由4 ℃/100 m演变到接近现代地温场的3 ℃/100 m左右.
推荐文章
华北克拉通中部沁水盆地热演化史与山西高原中新生代岩石圈构造演化
沁参1井
裂变径迹
流体包裹体
盆地构造分析
岩石圈
沁水盆地
沁水盆地地层剥蚀量研究
地层剥蚀量
定量分析
构造演化史
热演化史
沁水盆地
沁水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游离气藏的控制作用
沁水盆地
游离气
褶皱
构造演化
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生排烃史分析
沁水盆地
煤层气
流体包裹体
分馏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山西沁水盆地热史演化特征
来源期刊 现代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沁水盆地 裂变径迹 镜质体反射率 古地温梯度 山西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地质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3-1099
页数 7页 分类号 TE121.1
字数 47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527.2009.06.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新文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5 588 15.0 24.0
2 承金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4 59 2.0 4.0
3 王小牛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5 114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249)
二级引证文献  (196)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27)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5(3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6(3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7(4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8(2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沁水盆地
裂变径迹
镜质体反射率
古地温梯度
山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地质
双月刊
1000-8527
11-2035/P
大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
18-119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6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71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