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生物钟基因普遍存在于生物界,包括人类.其作用在于产生和控制昼夜节律的运转.除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中枢钟外,人类外周血细胞中也存在各种生物钟成分,同样以转录翻译反馈环路的形式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构成一套完整的振荡系统与环境周期保持同步.但其钟基因表达和调控有其自身特点.该文主要介绍了人类外周血中钟基因的组成和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其调控机制以及研究意义及展望.
推荐文章
拟南芥生物钟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拟南芥
生物钟
负反馈环
光周期
印迹基因在人类胎盘表达的研究进展
印迹基因
胎盘
双胎妊娠
子痫前期外周血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子痫前期
差异表达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基因
免疫
昆虫钟基因研究进展
昆虫
生物钟
生物节律
钟基因
转录-翻译反馈回路
基因功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外周血钟基因表达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国际儿科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昼夜节律 钟基因 人类外周血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5-54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3-4408.2009.05.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星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123 829 16.0 23.0
2 丁欣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23 106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昼夜节律
钟基因
人类外周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儿科学杂志
月刊
1673-4408
21-1529/R
大16开
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8-73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62
总下载数(次)
55
总被引数(次)
163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