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贵州省伤寒副伤寒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订伤寒副伤寒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贵州省1999~2007年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及部分实验室检测资料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9-2007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103 419例,年均发病率30.79/10万,年均病死率0.09%,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2007年发病率为全国发病率的4.38倍.报告伤寒病例占73.54%.年均发病率最高地区为黔西南州,其次是贵阳市和安顺市.全年均可发病,5~9月发病占62.30%.男女病例之比为1.28:1,5~55岁发病占88.31%.农民发病占33.43%,学生占25.53%.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423起,报告病例20 214例占19.55%,暴发疫情呈逐年减少趋势;暴发地点多在贫困农村、学校和城郊结合部;水型暴发起数占50.57%,食物型18.39%.流行菌型79.87%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伤寒19.31%.伤寒沙门菌对奈啶酸、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噻吩及四环素等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26.44%、11.49%、8.05%、4.6%、2.3%及1.15%;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多种抗菌素敏感,对奈啶酸、复方新诺明及头孢噻吩的耐药率分别为93.18%、2.27%及1.62%;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呈多重耐药.结论 全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明显降低,部分地区发病率仍较高,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耐药日益严重,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流行菌型及药敏监测势在必行,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控制措施,保证"洁净的饮用水、卫生的食物和有效的健康教育"等最基础和重要的措施落在实处,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伤寒副伤寒流行或暴发.
推荐文章
1993-2006年灵川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伤寒副伤寒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
贵州省紫云县伤寒副伤寒潜在流行因素研究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
危险因素
黔西南州2004~2013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特征分析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肠道传染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贵州省1999-2007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医学动物防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163,16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16.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6245.2009.03.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5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动物防制
月刊
1003-6245
13-1068/R
大16开
河北石家庄市平安北大街99号中基.礼域尚城16号楼1-701.702
18-33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240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194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