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内注入固尔苏(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佳给药方法.方法 将5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采用仰卧位正压气管内注入法;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的多体位非密闭式气管内给药法.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后血气、X线胸片变化、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用药后血气、X线胸片改善、并发症发生率及转归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气管内注入PS过程中,观察组有3例出现一过性紫绀,对照组有12例出现一过性紫绀,两组一过性紫绀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x~2=7.476,P<0.01).观察组未见脱管病例,对照组有2例出现脱管.结论 仰卧位正压给药法与多体位非密闭式给药法比较,临床疗效相同,但前者操作简便,对患儿的搬动、干扰少,发生气管导管脱出和一过性紫绀的机率小.
推荐文章
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固尔苏
鼻塞式
持续气道正压呼吸
护理
固尔苏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护理支持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固尔苏
护理
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固尔苏
临床疗效
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固尔苏
治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方法气管内注入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体位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8-57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2
字数 25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3-4912.2009.06.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卫星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 21 95 5.0 9.0
2 王成祥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 5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8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4)
19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体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月刊
1673-4912
11-5454/R
大16开
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8-72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087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52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