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Ⅱ1465"栽培方式与传统垄作栽培方式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群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Ⅱ1465"栽培与传统垄作栽培相比,其穗位及穗位以上叶片茎叶夹角要低于传统垄作栽培;穗位以下要高于传统垄作栽培;整株水平叶向值则始终高于传统垄栽培.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影响不大,茎粗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Ⅱ1465"栽培方式下茎粗始终要高于传统挚栽培,在8万株·hm-2和10万株·hm-2时,茎粗间差异显著(P<0.05).在低密度种植条件下,LAI差异不大,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Ⅱ1465"栽培方式生育后期LAI下降速度慢,体现出了"前快、中稳、后衰慢"的良好群体结构特性."Ⅱ1465"栽培方式下玉米群体内各层次PAR要高于传统垄栽培,并有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差异增大的趋势.
推荐文章
浅析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的影响
栽培方式
玉米
产量
寒地玉米大苗移栽栽培模式的实验研究
寒地玉米
大苗移栽
栽培模式
气候可行性
栽培因素对寒地水稻群体结构的影响
栽培因素
寒地水稻
群体结构
相关性
氮肥运筹和栽培方式对杂交籼稻Ⅱ优498结实期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生态条件
栽培方式
氮肥运筹
冠层特性
群体光合生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Ⅱ1465"栽培方式对寒地玉米群体结构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栽培方式 寒地玉米 群体结构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13
字数 42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090.2009.05.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克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113 681 15.0 21.0
2 姜军 38 63 3.0 7.0
3 王岭 11 49 4.0 6.0
4 蔡鑫鑫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7 67 5.0 7.0
5 张树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6 46 3.0 6.0
6 施臣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栽培方式
寒地玉米
群体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2-2090
23-1275/S
大16开
黑龙江省大庆市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89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61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