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安徽电网较多使用静态负荷模型,然而在系统发生大扰动(如三相短路故障等)时,使用纯静态负荷模型显得过于粗略.选取4种负荷模型--纯静态负荷模型、纯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典型参数综合负荷模型、某地区实测负荷模型,对实际电网进行大量仿真,结果显示不同负荷模型对线路功率和发电机功角都有较大影响.进一步分析不同负荷模型对安徽电网暂态电压稳定的影响,实测负荷模型不仅能够描述短路时电动机负荷向系统倒送无功的物理现象,同时它的静特性部分在故障清除后还起到了无功补偿的作用,有利于系统的稳定;而纯感应电动机模型在故障清除后,由于电压过低需要从电网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这会导致电网电压不断降低以至暂态电压失稳,不利于系统稳定.
推荐文章
不同负荷模型对湖南电网暂态稳定水平的影响
湖南电网
负荷模型
输送能力
暂态稳定
定子漏抗
动态负荷模型比例对电网稳定性影响分析
负荷模型
感应电动机
功角稳定性
稳定裕度
临界切除时间
负荷模型对吉林电网暂态稳定仿真计算的影响分析
负荷模型
TVA模型
配网模型
暂态稳定
极限传输功率
基于不同负荷模型的湖南电网暂态稳定仿真计算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
负荷
模型
仿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负荷模型对安徽电网稳定的影响
来源期刊 现代电力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负荷模型 动态仿真 电压稳定 无功功率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电气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
页数 5页 分类号 TM714
字数 31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2322.2009.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正风 42 305 8.0 15.0
2 马进 102 1356 20.0 33.0
3 贺仁睦 108 4537 35.0 65.0
4 黄晓静 2 49 2.0 2.0
5 葛菲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0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力系统
负荷模型
动态仿真
电压稳定
无功功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电力
双月刊
1007-2322
11-3818/TM
大16开
北京德外朱辛庄华北电力大学
82-64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72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22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