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微生物学等级不同的两种大鼠SPF级(specific pathogen free)和普通级大鼠(CV级,conventional raised)在中耳鼻咽部照射后外周血T细胞及亚群的改变,探讨菌群因素对于电离辐射致机体免疫状态改变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和CV级SD大鼠各8只放射前做口咽菌群培养、鉴定,同时比较脾脏脏器系数.随后每组5只,分别6MX直线加速器以0、10Gy、20Gy、30Gy照射大鼠鼻咽区域,并与放射后24~36h,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放射前后两种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①CV级大鼠口咽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并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SPF级大鼠口咽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5%,且检出菌为常驻菌奇异变形杆菌;②脾脏系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SPF级大鼠脾脏系数相对较小.③未照射的两种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和CD+8淋巴细胞无差异,CD+4/CD+8比值基本相同;经过照射的CV级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和CD+4淋巴细胞均明显减少,CD+8淋巴细胞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并与辐射剂量有一定的效应关系,同时CD4+/CD+8比值呈明显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F级大鼠照射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在电离辐射后无明显下降,CD+4/CD+8比值变化统计学组间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 微生物学等级不同的动物其鼻咽放射后机体免疫紊乱的程度是有差异的,SPF级动物损伤的程度较低,提示菌群因素在机体放射性损伤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推荐文章
住院精神病病人口咽部定植菌群改变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精神病病人
口咽部
定植菌群
呼吸道
医院感染
儿童入托期间首次上呼吸道感染前后咽部菌群及其药敏变化
入托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
咽部菌群
药敏试验
X射线照射对人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X射线
树突状细胞
免疫功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咽部照射致机体免疫功能损伤的菌群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辐射卫生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菌群 外周血T淋巴细胞 电离辐射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5-276,27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81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纾宜 73 252 9.0 10.0
2 王胜资 61 191 7.0 10.0
3 田洁 37 115 6.0 8.0
4 丁浩 24 70 5.0 7.0
5 陆神斌 6 7 2.0 2.0
6 郭明 11 62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菌群
外周血T淋巴细胞
电离辐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辐射卫生
季刊
1004-714X
37-1206/R
大16开
济南市经十路18877号
24-094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19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67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