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碰撞带前陆盆地的建立是大陆碰撞的直接标志和随后造山带构造变形的忠实记录.本文对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前后发育在拉萨地块上的冈底斯弧背前陆盆地,同碰撞产生的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以及碰撞后陆内变形产生的喜马拉雅前陆盆地的沉积地层演化以及碎屑锆石物源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前人及我们近些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冈底斯岛弧北侧发育一个典型的弧背前陆盆地系统而不是以前普遍接受的伸展盆地.除传统认为的喜马拉雅前陆盆地系统外,在碰撞造山带中还发育一个雅鲁藏布江前陆盆地系统,它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以后,欧亚板块加载到印度被动大陆边缘产生的典型周缘前陆盆地.上述2个造山带前陆盆地系统的识别,大大提高了对新特提斯洋俯冲、碰撞过程的认识.造山带前陆盆地证据指示.新特提斯洋至少于140 Ma以前就已开始俯冲,110 Ma俯冲速度开始提高,在65 Ma前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喜马拉雅山于40 Ma开始隆升,其剥蚀物质大量堆积在喜马拉雅前陆盆地中.
推荐文章
喜马拉雅造山带地震活动及其相关地质灾害
喜马拉雅造山带
地震活动
构造意义
地质灾害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麻粒岩构造侵位过程中变质变形演化
变质变形
麻粒岩
构造侵位
造山带
喜马拉雅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前陆盆地演化及油气勘探目标
柴达木盆地
前陆盆地
盆地演化
推覆体
构造圈
闭油气聚集带
喜马拉雅造山带造山模式探讨
喜马拉雅造山带
构造反转
渠道流
汇聚速率
多阶段造山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冈底斯-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前陆盆地系统及构造演化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陆碰撞 前陆盆地 沉积地层 碎屑锫石物源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9-1311
页数 23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1492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林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48 1348 21.0 36.0
2 蔡福龙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0 440 11.0 20.0
3 张清海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3 105 2.0 3.0
4 许强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7 224 7.0 14.0
5 钟大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52 1756 25.0 41.0
6 张利云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7 95 3.0 7.0
7 杨迪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7 81 3.0 7.0
8 刘德亮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6 35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2)
共引文献  (440)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99)
二级引证文献  (66)
196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2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8)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藏高原
大陆碰撞
前陆盆地
沉积地层
碎屑锫石物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