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尽管大陆只占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但是人类生活在大陆上,大部分资源也来自于大陆,因此大陆构造研究有特别的意义,我国的地质前辈们为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陆壳具有高度的非均质性,因此大陆构造要比大洋构造复杂的多,认识其演化规律极其困难,但是人类正在通过不同的途径朝这个目标前进.地块的侧向挤出是大陆构造的主要形式.尽管大规模的地块侧向挤出是否发生在青藏高原主体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有证据显示地块的侧向挤出广泛地发生在青藏高原周边以及我国其它的一些造山带内,呈现出不同的规模、位移量和变形特征.位于滇西三江断裂带内的兰坪一思茅盆地在印度和华南第三纪的压扭性相互作用下向南挤出;沿喜马拉雅西构造结发生的地块侧向挤出形成于早第三纪印度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南北向碰撞,最新的挤出地体是塔里木盆地;雪峰地块向南的侧向挤出受控于华南地区北西一南东向区域性扭性构造作用;沿扬子地块北缘发生的地块侧向挤出形成于扬子地块与秦岭造山带中生代晚期的南北向挤压,造成四川盆地发生向西的侧向挤出;沿秦岭一大别山发生的地块侧向挤出发生在中生代,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下地壳随扬子地块的挤入向东运动,最后在桐柏一大别山隆升到地表,而中上地壳包括留凤关复理石沉积和碧口地块向西挤出.桐柏一大别山和青藏高原均形成于大陆的碰撞,地壳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增厚.因此,有理由相信青藏高原的下地壳和桐柏一大别山的下地壳结构和构造是一样的,要研究两者物质组成和赋存状态以及运动和变形特征可以互相参考和借鉴.例如: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引发了对高原下地壳流变的关注和争论.上述桐柏一大别山中生代下地壳的侧向挤出就是通道流,由此证明青藏高原下地壳通道流是存在的;而青藏高原下地壳和桐柏一大别山一样,一定是由壳内花岗岩、活化的前寒武结晶基底、变质核杂岩以及混入的上地幔物质组成.
推荐文章
造山带挤出构造
挤出构造
造山带
高喜马拉雅
东阿尔卑斯
西秦岭
松潘—甘孜
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主要新进展
造山带
前陆褶皱冲断带
盖层冲断推覆体
基底褶皱推覆体
大别造山带构造超压形成的碰撞力学机理
点碰撞机制
构造超压
粘性流变体
大别造山带
中亚造山带东部岩浆热液矿床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岩浆热液矿床
同位素年龄
时空分布
中亚造山带东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的一些造山带的侧向挤出构造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大陆构造 侧向挤出构造 青藏高原 秦岭一大别山 华南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6-1288
页数 23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1574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二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行圈国家重点实验室 35 1610 20.0 35.0
2 苏哲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行圈国家重点实验室 3 41 3.0 3.0
3 许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行圈国家重点实验室 5 239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8)
共引文献  (500)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86)
二级引证文献  (70)
18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1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陆构造
侧向挤出构造
青藏高原
秦岭一大别山
华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