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是我国第二大金矿产地,通过对该区金矿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①不同成因类型的金矿床其总硫同位素组成亦不尽相同,一般石英脉型金矿床总硫同位素组成值应界于-5‰~5‰,证明其具有幔源硫的性质,而蚀变岩型金矿床其总硫同位素组成值则<-5‰,其原因是由于在成矿过程中物化条件发生变化产生硫同位素分馏作用所引起;②利用剩余热液硫同位素组成发生变化的现象,推断出矿物组成及其晶出的顺序;③利用γ0(摩尔数比值)指示金矿流体的流动方向.金矿床硫同位素的特征变化是研究矿床内在成矿过程中的客观因素,得出的部分结论在找矿实践过程中可加以完善.
推荐文章
西秦岭三个典型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中秦岭
凤太-礼岷
金矿
稳定同位素
河南祁雨沟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分析
秦岭造山带
熊耳地体
祁雨沟金矿
同位素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青海东昆仑造山型金矿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青海东昆仑 造山型金矿 S、Pb同位素 成矿机制
基于胶东金矿成矿流体He-A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胶东金矿
成矿流体
He-Ar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来源期刊 物探与化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小秦岭-熊耳山 金矿 硫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陕西-河南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区域地质调查与资源勘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7-514,519
页数 9页 分类号 P632
字数 547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欣祥 22 1116 17.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52)
二级引证文献  (46)
197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秦岭-熊耳山
金矿
硫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陕西-河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探与化探
双月刊
1000-8918
11-1906/P
大16开
北京学院路29号遥感中心
2-334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32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91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