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LANL2DZ方法,对面式-三(2-苯基吡啶)铱(1)以及在2-苯基吡啶配体上引入一个苯并环形成的衍生物(2~8)的基态结构进行优化._并通过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r这些化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8种分子均呈现c3对称性,苯环和吡啶环平面间的二面角2(6.29°)→3(1.90°)→4(12.76°)的变化趋势与8(6.98°)→7(1.17°)→6(12.83°)的变化趋势相似.增加2-苯基吡啶配体上的π共轭范围对配合物HOMO能量影响不大,但是能显著地降低LU—MO的能量,尤其是苯并结构形成在配体吡啶环上.在HOMO和LUMO之间的能隙按照1〉2〉4〉5〉3〉8〉6〉7的顺序降低,这使得2~8的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红移.三线态TI的激发波长按1〈5〈2〈4〈3〈8〈7〈6的顺序变化,发射光谱红移可以从36nm到108nm精细调控,其中6和7从三线态到单线态的磷光发射分别移至602.6nm和572.7nm,表明通过该系列苯并衍生物预测和控制从绿色到红色的电致发光颜色在20nm的计算淡差内是可行的.
推荐文章
RDX和HMX的二氟氨基衍生物结构与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量子化学
RDX
HMX
—NF2
DFT
二氟氨基化合物
爆轰性能
高能量密度材料
新型含炔基吡啶的六苯并蔻衍生物的合成
Sonogashira偶联反应
六苯并蔻
Scholl反应
合成
2-取代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合成
取代苯并噻唑衍生物
结构
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面式-(2-基吡啶)铱苯并衍生物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来源期刊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面式-三(2-苯基吡啶)铱 苯并衍生物 分子轨道 吸收和发射性质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89
页数 8页 分类号 O64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立新 湘潭大学化学学院 26 112 6.0 10.0
2 林杨 湘潭大学化学学院 2 14 1.0 2.0
3 陈玲慧 湘潭大学化学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2)
  • 参考文献(1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8)
  • 参考文献(1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8)
  • 参考文献(1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8)
  • 参考文献(1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6)
  • 参考文献(3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0)
  • 参考文献(30)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面式-三(2-苯基吡啶)铱
苯并衍生物
分子轨道
吸收和发射性质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2096-644X
43-1549/N
大16开
湖南省湘潭市
42-33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491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