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提高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成功率.方珐于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即中鼻甲的前端,鼻丘处,"工"形切开鼻腔黏膜,形成前后二个"门"形黏膜瓣,磨开骨壁,造口约1 cm,泪囊内侧壁也做同样较小的"工"形切开,形成相似的"门"形泪囊壁瓣,将其前后分别与鼻腔黏膜瓣对应缝合,覆盖骨性造口缘,使造口表面光滑,无纤维肉芽和瘢痕组织形成,不易造成阻塞.硬膜外麻醉导管自泪点进入泪道系统,并自下鼻道鼻泪管开口及造口处拉出,形成两条通道.结果 术后7 d拆除固定于造口处的导管上的高分子膨胀材料,"门"形瓣缝合处已愈合,无黏膜的上下部分骨面已有上皮爬行,造口表面黏膜红润、光滑,冲洗泪道通畅,溢泪症状消失.本组慢性泪囊炎的治愈率为9r7%.结论 本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造口光滑,不易形成肉芽.而硬膜外麻醉导管所形成的第二条通道,更加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推荐文章
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
慢性泪囊炎
泪囊鼻腔造孔术
护理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
泪囊炎
鼻泪管
内镜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慢性泪囊炎
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孔术
泪道置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
来源期刊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鼻腔泪囊造口术 泪囊炎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鼻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0,7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77.23|R765.9
字数 219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月云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3 5 2.0 2.0
2 张开昌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5 13 2.0 3.0
3 袁超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2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8)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鼻腔泪囊造口术
泪囊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双月刊
1673-3770
37-1437/R
大16开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3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3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