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铂金电极上电聚合一层聚中性红膜,将葡萄糖氧化酶和纳米银通过静电吸附交替固定于聚中性红修饰的铂金电极表面,最后用聚中性红包埋电极,从而制得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中性红能够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性能稳定并对生物分子有较强的电催化作用复合膜,加入纳米银后,显著增加葡萄糖氧化酶固定量,提高传感器的响应灵敏度.电极在葡萄糖浓度为0.5×10-8~3.5×10-6mol/L的范围内,氧化峰峰电流值与葡萄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125×10-8mol/L(S/N=3).该传感器制备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并具有抗抗坏血酸、尿酸干扰的特点.
推荐文章
普鲁士蓝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丝网印刷电极
普鲁士蓝
溶胶-凝胶法
葡萄糖氧化酶
枝晶纳米银的电化学葡萄糖检测
电化学
枝晶纳米银
电沉积
计时电流法
葡萄糖
TiO2纳米管阵列孔径调控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性能
葡萄糖氧化酶
TiO2纳米管阵列
孔径
扩散阻抗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制备
生物过程
光照纳米银颗粒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响应电流的抑制
纳米银颗粒
光照
葡萄糖氧化酶
响应电流
抑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聚中性红和纳米银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来源期刊 化学传感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银溶胶 聚中性红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P2
字数 26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2298.2009.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群芳 遵义医学院药学系 24 115 7.0 9.0
2 娄方明 遵义医学院药学系 44 265 10.0 12.0
3 龙文波 遵义医学院药学系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葡萄糖氧化酶
银溶胶
聚中性红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传感器
季刊
1008-2298
32-1406/TP
江苏姜堰市姜堰大道66号姜堰市822信箱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