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系一三叠系界线剖面为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在分子和同位素方面的重要进展.2-甲基藿烷指数反映了蓝细菌繁盛集中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约1Ma的时间内,对应于第26-37层,并主要以两幕形式出现.第一幕在第26层,第二幕在第29-37层(由多个峰值组成).海洋有孔虫、腕足类和牙形石等动物的灭绝也主要表现为两幕,分别对应于煤山剖面第25层和第28层.碳酸盐碳同位素出现两幕负偏,分别对应于第24-26层和第29-37层,可以在特提斯海域进行对比.绿硫细菌分子标志化合物指示的海水透光层富H<,2>S事件集中在两个层位,分别出现在第21-24层(由多个峰值组成)和第11-14层,但第一幕(第11-14层)距离动物大规模灭绝时间约1Ma之久.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和陆地风化作用的加强也主要表现为双幕式.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危机和环境变化均以幕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双幕式,反映了当时地球表层系统的变化表现出两个重要特征,即不稳定性和长期性.值得注意的是,奥陶纪一志留纪之交、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三叠纪-侏罗纪之交这4次生物大灭绝均表现出双幕式特点,是生物对同一地内事件两种不同状态(如海平面变化中的海退和海进,气候变化中的变暖和变冷等)或者多种地内事件的综合响应,可能是地内事件导致生物危机的一个共同特征,从而区别于地外事件引起的单幕式生物灭绝.
推荐文章
豫西荥阳陆相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及其地质意义
微生物成因构造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
陆相生态系
豫西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
全球海平面变化
暴露标志
生物灭绝事件
三叠纪年代地层与生物复苏
古、中生代之交转折期
生物灭绝与复苏
年代地层
早三叠世
安徽巢湖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准噶尔盆地南缘野火记录及全球对比
三叠纪—侏罗纪
准噶尔盆地
汞浓度异常
多环芳烃
野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地球表层系统的多幕式变化:分子地球生物学记录
来源期刊 古生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分子化石 生物标志化合物 微生物 动物集群灭绝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7-496
页数 10页 分类号 Q91
字数 99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001-6616.2009.03.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殷鸿福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6 2224 25.0 46.0
2 赖旭龙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2 626 14.0 24.0
3 谢树成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5 893 17.0 29.0
4 曹长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13 170 6.0 13.0
5 王春江 4 61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04)
二级引证文献  (39)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分子化石
生物标志化合物
微生物
动物集群灭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生物学报
季刊
0001-6616
32-1188/Q
大16开
南京北京东路39号
2-310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31
总下载数(次)
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