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的神经末梢只有少量的突触囊泡存在,突触囊泡数目的多少和融合模式将影响突触传递的效率.对突触囊泡数目的多少和释放模式的研究依赖于有效的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与膜亲和力不同的荧光染料用于标记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功能性突触囊泡.通过场电位和高钾刺激,动态观察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在第一轮刺激中,与膜亲和力低的染料FM2-10脱色的比例(93.0%±5.9%)显著大于与膜亲和力高的染料FM1-43(57.9%±3.5%).但是,第二和第三轮刺激中FM1-43脱色的比例分别为(24.0±2.3)%,(8.6±1.5)%,显著大于FM2-10的脱色比例(1.4±3.8)%,(2.3+1.6)%).这个结果提示快速内吞模式不仅存在于囊泡的第一次释放,同时还存在于囊泡回收后的再次释放.另一方面,高频刺激和高渗蔗糖溶液这两种方法同时用于检测体外混合培养13~14天的抑制性神经元的可释放囊泡池(readily releasable pool,RRP)的大小.结果显示,用高渗蔗糖溶液估计的RRP的大小[(200±23.0)pC]显著大于用高频刺激估计的RRP的大小[(51.1±10.5)pC].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用双patch的方法分析的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而在混合培养的系统中,一个神经元有可能受多个神经元的支配,用高渗溶液刺激则使所有的突触前RRP都释放,所以用这种方法计算的RRP值要大的多.因此为了排除混合培养的神经元中突触联系的多少对RRP值的影响,用高频刺激的方法来估计RRP值的大小更合理.
推荐文章
RNA干扰endophilin A2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
内吞蛋白A2
突触囊泡
内吞
RNA干扰
MicroRNA调控神经突触囊泡循环的研究进展
microRNA
突触
带状突触
囊泡循环
AP-2蛋白调控网格蛋白介导突触囊泡胞吞的研究进展
网格蛋白
衔接蛋白
胞吞
突触囊泡
内毛细胞
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作用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
神经元突触
囊泡内吞
网格蛋白
神经系统疾病
电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马神经元突触囊泡释放特征及可释放囊泡含量定量分析
来源期刊 生理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内吞 突触囊泡 全细胞记录 培养细胞 海马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510
页数 6页 分类号 R338.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吞
突触囊泡
全细胞记录
培养细胞
海马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理学报
双月刊
0371-0874
31-1352/Q
大16开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B楼405室
4-157
192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7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937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