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早期,影响外科医护人员的急性应激水平相关因素.方法 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相关问题筛查表、灾害自评量表(SRQ-20)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在震后第14天对37名汶川地震余震区的参加的外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期随机选取同地区未参加紧急救治的其他外科医护人员43人作为对照组,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描述、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职业因素与性别因素比较,职业为主效应;SRQ-20总分与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年龄、职业、消极应对因子分可预测急性应激水平的高低.结论 震后参加救治的外科医护人员有较高水平的急性应激反应,尤以护士为甚,年龄越大,应激水平越高,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带来更高水平的应激反应.建议加强心理知识的宣传,避免过多的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尤应注意外科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变化,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以提高其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推荐文章
汶川大地震后儿童急性应激障碍检出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汶川大地震
儿童
急性应激障碍
地震幸存者
神经质
震后医护人员对受害人创伤应激恢复建模分析
地震
震后
医护人员
受害人
创伤应激恢复
建模分析
汶川大地震急性应激障碍检出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急性应激障碍
汶川大地震
地震幸存者
汶川大地震后院前急救病谱分析
汶川大地震
院前急救
疾病谱
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汶川大地震后外科医护人员急性应激水平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四川精神卫生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外科医护人员 地震 急性应激水平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9.7+9
字数 26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256.2009.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云歌 3 13 2.0 3.0
2 袁茵 5 57 4.0 5.0
3 王瑧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04)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外科医护人员
地震
急性应激水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精神卫生
双月刊
1007-3256
51-1457/R
大16开
四川省绵阳市剑南路东段190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72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97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