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后HSP70的合成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7日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HIBD后2 h,6 h,18 h,24 h,48 h,72 h组)共8组.利用HE染色法观察脑皮质细胞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皮质HSP70阳性细胞数;利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脑皮质凋亡细胞指数.结果 HIBD后2 h即可在皮质部位观察到HSP70阳性细胞数,HIBD后48 h达到高峰,至HIBD后72 h时,HSP70阳性细胞数仍比对照组高(P<0.05).HIBD后2 h,皮质部位出现凋亡细胞,到18 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HIBD后48-72 h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 HSP70的促损伤作用在HIBD后18 h内,主要以促进脑皮质细胞凋亡为主;在HIBD后18 h以后,主要以促进脑皮质细胞坏死为主.
推荐文章
GM1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GM1
HSP70
缺氧缺血
新生大鼠
大鼠弥散性脑损伤hsp70 mRNA表达的研究
原位杂交
hsp70mRNA
弥散性脑损伤
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HSP70表达的实验研究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猪模型
热休克蛋白70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SP70的合成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来源期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新生大鼠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HSP70 细胞凋亡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1-493,后插1,后插2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22
字数 31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6611.2009.06.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阴怀清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 89 290 8.0 11.0
2 武师润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 23 84 6.0 7.0
3 栗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 20 81 5.0 7.0
4 卢先锋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 10 37 3.0 5.0
8 张德全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生大鼠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HSP70
细胞凋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7-6611
14-1216/R
大16开
太原市新建南路56号
22-11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3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80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