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金属Cu最主要来源的斑岩铜矿床主要产于岛弧及陆缘弧环境.基于大量弧环境斑岩铜矿床研究而建立的经典斑岩铜矿成矿模型,在后来环太平洋成矿带斑岩型矿床的勘查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科学理论指导矿床勘查的典范.然而,近年来国内矿床学家发现,除经典成矿模型所记录的岛弧及陆缘弧环境外,斑岩铜矿还可产于碰撞造山带内,甚至产在陆内环境中.显然,这些斑岩铜矿的成因无法用经典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型解释.文章从弧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模型的综述人手,通过对青藏高原斑岩铜矿床的成矿环境及构造控制、含矿斑岩起源、矿床基本特征、成矿物质来源、金属富集机制以及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等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初步提出了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成矿模型.该模型强调:①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为强烈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埃达克岩,岩浆起源于加厚的新生下地壳,板块断离或岩石圈拆沉诱发的软流圈物质上涌,以及斜向碰撞导致的挤压.伸展的构造机制转换通常是引发岩浆源区发生部分熔融的外部条件;②成矿金属的深部富集是因岩浆高氧逸度所致,高氧逸度条件下,S主要以硫酸盐的形式溶解于岩浆之中,从而导致通常优先向硫化物分配的Cu、Au等开始作为不相容元素向硅酸盐熔浆中富集;③含矿斑岩的侵位既可受到因斜向碰撞诱发的大型走滑断裂系统的控制,也可受到岩石圈拆沉诱发的大型张性断层的控制;而含矿斑岩的就位则受矿区尺度的构造控制,多组构造的交汇部位或大型背斜的核部常是斑岩铜矿产出的重要位置;④大型矿床,特别是超大型矿床下部通常存在岩浆房,岩浆房的流体出溶是引发矿床大规模蚀变与矿化的根源;成矿金属与S均来自岩浆,与含矿斑岩可能具有相同的源区;⑤矿床整体上具有与弧环境类似的蚀变分带规律,从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石英-绢云母、粘土化及青磐岩化;不过,因碰撞造山带环境含矿斑岩相对富K,从而导致岩浆房或浅侵的岩株/岩枝中出溶的岩浆热液常具有比弧环境斑岩铜矿床更高的K~+/H~+比值,从而诱发钾硅酸盐化蚀变的强烈发育;因钾硅酸盐化蚀变持续时间较长,铜钼矿化主要产于该蚀变阶段,特别是以黑云母大量发育为特征的晚期钾硅酸盐化阶段;⑥成矿物质沉淀可能因成矿过程中温度、压力、盐度、氧逸度、pH值等因素的变化所致,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又直接或间接与高原的快速隆升与剥蚀有关.
推荐文章
初论大陆环境斑岩铜矿
斑岩铜矿
含矿斑岩
后碰撞
晚碰撞
岩浆起源
动力学机制
大陆环境
新疆琼河坝地区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研究
琼河坝地区
典型矿床特征
成矿规律研究
初论陆-陆碰撞与成矿作用--以青藏高原造山带为例
地质学
陆-陆碰撞
造山带
成矿作用
矿床类型
青藏高原
初论造山带成矿学
矿床
研究内容
方法学
造山带成矿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初论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模型
来源期刊 矿床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 成矿模型 碰撞造山带 青藏高原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538
页数 24页 分类号 P618.41
字数 245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8-7106.2009.05.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侯增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83 9810 54.0 94.0
2 杨志明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40 2350 26.0 4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50)
共引文献  (1634)
参考文献  (10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8)
同被引文献  (820)
二级引证文献  (830)
196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7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7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85(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6(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8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8(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8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1(1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2(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3(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4(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5(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1996(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7(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1)
1999(4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1(100)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91)
2002(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03(109)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98)
2004(92)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82)
2005(46)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6(53)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7(23)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1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2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1(3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2(76)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61)
2013(80)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66)
2014(77)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69)
2015(126)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111)
2016(99)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89)
2017(128)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18)
2018(13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24)
2019(11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06)
2020(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质学
斑岩铜矿
成矿模型
碰撞造山带
青藏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矿床地质
双月刊
0258-7106
11-1965/P
大16开
北京西城区百万庄路26号
82-45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5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35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