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南方红豆杉生长缓慢的特性,在福建省明溪县设置了林地套栽和农田设施栽培试验,并结合生产经验,提出其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利用山地种植,选择透光率为55%~60%的Ⅰ、Ⅱ类立地的残次阔叶林和杉木林冠下,或地形隐蔽、东向的山垅旱地,选用苗高25 cm以上、地径0.25 cm以上的1年生优质苗木造林;利用农田进行庇荫设施高产栽培,应选用苗高在15 cm以上、地径0.15 cm以上规格的苗木栽植,适宜栽植密度为30 cm×30 cm,遮阳透光率在50%左右.苗木栽种后须加强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及配比施用N、P、K肥.利用农田设施栽培和山地种植的南方红豆杉药用林,可分别于栽植后第2~3年和第3~4年秋冬季进行枝叶采收、截干采收和全株采收.截干采收的最佳季节为冬季,截干高度15 cm.
推荐文章
南方红豆杉药用林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
药用林
种苗培育
造林
南方红豆杉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
特征特性
应用价值
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南方红豆杉
人工栽培
研究
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经营目标与模式的研究
南方红豆杉
人工林
经营目标
经营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福建农业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短周期 药用林 高产栽培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林业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81
页数 7页 分类号 S723.1|S725|S727.34
字数 63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384.2009.01.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国华 11 125 5.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10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57)
二级引证文献  (48)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南方红豆杉
短周期
药用林
高产栽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建农业学报
月刊
1008-0384
35-1195/S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34-56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45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