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高长宽比六角切圆锅炉炉内流场二次旋涡的研究,发现二次旋涡的形成必须满足3个条件.二次旋涡虽可强化炉内的燃烧反应,使炉膛空间利用更充分且有利于控制飞灰可燃物与NOx的排放,但同时也容易造成不完全燃烧及高温受热面结渣.对此,提出了防治角部二次旋涡的根本办法,即采用四角切圆布置或双室炉膛切圆布置等燃烧器布置方式,提高一次、二次风的射流刚性,在燃烧器周围布置侧边风等来削弱二次旋涡形成的条件;加强炉内主旋转气流的旋转强度,使炉内物质基本上以主旋转气流的方式运动.
推荐文章
高长宽比六角切向锅炉缺角流场试验与数值模拟
热能动力工程
锅炉
六角布置
数值模拟
高长宽比
缺角
太阳活动的不对称性研究
太阳
太阳活动-太阳
黑子-太阳
耀斑
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手术治疗
下颌角肥大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下颌骨外板截骨术
颏成形术
颊脂垫取出术
高拱坝基础不对称性及其加固效果研究
不对称性
高拱坝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加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长宽比六角切圆锅炉炉内流场二次旋涡不对称性研究
来源期刊 热力发电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锅炉 高长宽比 六角切圆 燃烧器布置 流场 二次旋涡 四角切圆 双室炉膛切圆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热能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1,37
页数 5页 分类号 TK223.23
字数 29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3364.2009.06.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与工程计算研究所 18 94 6.0 9.0
2 丁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与工程计算研究所 14 45 4.0 6.0
3 黄雪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与工程计算研究所 21 22 3.0 4.0
4 聂欣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与工程计算研究所 17 95 5.0 9.0
5 王关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与工程计算研究所 21 52 4.0 6.0
6 罗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与工程计算研究所 8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锅炉
高长宽比
六角切圆
燃烧器布置
流场
二次旋涡
四角切圆
双室炉膛切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力发电
月刊
1002-3364
61-1111/TM
大16开
陕西西安兴庆路136号
52-103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3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99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