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铁法盆地的成生、演化与发生在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密不可分,研究其构造聚煤、控煤规律对中国东北其它同类型中生代盆地的老矿挖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开展了铁法盆地构造演化、成盆期构造的聚煤作用、成盆后构造的控煤作用的研究;研究得出:铁法盆地属于晚中生代北北东向单壁断陷聚煤盆地,盆地西缘北北东向的冮屯断裂对盆地成生、演化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盆地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西缘强烈断陷带、偏西部较强烈断陷带、中部较缓慢沉降带和东部缓慢沉降带,而偏西部的较强烈断陷带与成盆期北西西向褶皱的交汇部位有利于聚煤,而成盆后构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背斜使煤层赋存变浅,向斜使煤层赋存变深.
推荐文章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构造样式
渤海湾盆地
中新生代
构造演化
构造样式
二连盆地中新生代古气候演化
二连盆地
中新生代
孢粉
古气候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与聚煤规律研究
构造演化
聚煤规律
水西沟群
伊犁盆地南缘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合肥盆地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带
负反转断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铁法盆地中新生代构造聚煤与控煤规律
来源期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铁法盆地 中新生代 造聚煤 构造控煤
年,卷(期) 2009,(z1)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78
页数 3页 分类号 P536
字数 24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562.2009.z1.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亚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3 112 7.0 9.0
2 白旭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3)
共引文献  (32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铁法盆地
中新生代
造聚煤
构造控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008-0562
21-1379/N
大16开
辽宁省阜新市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19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527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